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成果不断面世,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科技成果是一种市场竞争力,也是一种“无形财产”。对于科技成果人们往往会通过申请专利获取法律保护。201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了110多万件专利申请,申请量几乎相当于全球排名第二至第四位的美国、日本、韩国专利主管机构受理的专利申请总量。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影射出的是科技成果的质变和量变。
科技成果到专利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环节。从科技成果到专利的申请往往会经过技术人员和专利人员,技术交底书就是架设在技术人员和专利撰写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专利申请的道路上不再有沟壑。一个好的技术交底书上需要包含技术方案主题名称、背景技术、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实施过程、解决的技术问题、方案的有益效果和必要的附图说明等几部分。拥有好的技术交底书相当于拥有好的“装备”,当“装备”向专利人员列装,专利人员熟悉“装备性能”后便能打好专利申请的“第一枪”。
一、内容充实稳“枪管”
技术交底书中的方案内容就好比枪的枪管,它的充实程度会很大程度影响专利这杆“枪”的使用质量。一项成果中可能包含了许多技术特征,通过明确这些技术特征解决了什么问题,对这些技术特征主次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在内容中对必要的技术特征进行重点描述,而对次要的技术特征描述可以简化甚至省略带过。技术交底书中方案内容做到充实,为专利文件提供充足的技术资料,在满足技术方案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专利授权需要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条件后,就能拿稳专利这杆“枪”的“枪管”。
二、过程具体填“枪膛”
具体实施过程是专利文件说明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显示该方案的可行性。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对工作过程的描述,包括先后工作顺序、各部件的运行情况、各部件之间的联动情况等等,通过具体实施过程可以系统的知道该方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怎样的形式来完成运作的。例如,专利名称为“一种分筛装置”的专利申请,实施过程里提到对底盒、第二筛网单元、筛架、第一筛网单元这些部件先进行插接方式组装,之后使用者抓住把手进行晃动使得物质在经过第一筛网单元和第二筛网单元时候便能实现过滤分筛。它对各部件的拆装、操作方式、先后工作顺序以及工作情况都有一个大致说明,从这实施过程中便能掌握该方案的可行性。这就好比适当填充“枪膛”,弹药的不足会影响枪的使用质量,填好弹药就能保证“枪”的可用性。具体实施过程就相当于往专利这杆“枪”内填充适当的弹药,保证这杆“枪”的可使用性。
三、图纸清晰瞄“准心”
想要“枪法”打得好就要瞄的准,“放枪”之前需要将“准心”对准靶子以达到“弹无虚发”的水平。技术交底书中类似“准心”的就是方案图纸了,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准确的得到一些信息。图纸要求白底黑线且各线条清晰以AUTOCAD、PROE等绘图软件图纸为佳,显示主要技术特征的视图,在图中标明各重要组成部件的名称和部分必要的设计要点参数。例如,技术方案名称为“一体化汽车同步器滑块组件”的专利申请,其方案图纸中就包含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A-A剖视图、B-B剖视图几部分,在图中标明滑块主体、钢珠、紧固弹簧、第一凸台、卡子、安装部、压板、通槽、第二凸台、孔等组成部分所在的具体位置。通过这些附图以及附图上的文字说明,结合方案内容后专利人员便能很好地掌握该方案的实质内容,也就是找到了“准心”。
四、效果出众显“射程”
如果说“枪的射程”可以体现“枪的质量”,那么技术交底书中描述的有益效果则可以体现技术方案的质量。《专利审查指南》中明确提到:有益效果是指由构成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直接带来的,或者是由所述的技术特征必然产生的技术效果,有益效果是确定发明是否具有“显著的进步”,实用新型是否具有“进步”的重要依据。很显然,有益效果会对技术方案的专利前景产生重要的影响。技术人员在描述有益效果时要突出本方案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的技术效果、现有技术所不拥有的效果等方面,增加说服审查员的有力依据。
打好专利申请的“第一枪”需要做好技术交底书,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的技术交底书虽然文字相对简洁,但是技术交底书中所含的内容大抵是专利文件的核心内容。技术交底书好比一座“桥梁”,背景技术、主题名称、技术特征、有益效果、实施过程、图纸等就是这座“桥梁”的构成元素,它连通了位于“江河两畔”的技术人员和专利人员的交流。